EN
首页 科学研究详细

守护生命起点 ,绽放高原希望——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援藏工作纪实

2025-08-04 21:55:13党委宣传统战部(精神文明办公室)

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长期以来,学校坚持按照“西藏所需、川大所能”的原则,充分发挥区位、人才、学科、科研特别是医疗方面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推动医学医疗援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新闻中心现联合学校医(学)院对援藏医疗团队进行系列深入报道,以期促进经验交流,弘扬援藏精神,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开展,为健康中国、健康西藏建设积极贡献川大力量。

CCTV-2报道明珍转运至华西二院接受救治

“孩子的眼睛能看见了!”,2025年6月26日,在西藏日喀则定日县6.8级地震发生后的170天,5岁的藏族女孩明珍出院返乡。这位曾经命悬一线的重伤员,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等多院专家的接力救治、华西二院医护团队133个日夜的精心守护下重获新生。明珍的生命奇迹,正是华西二院多年来医疗援藏工作的生动写照。


战略布局强根基:在健康守望中彰显华西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卫生援藏成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华西二院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将医疗援藏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华西二院2021年以来累计接诊西藏门急诊患者超64920人次,收治住院患者5755人次,188名孕产妇在院分娩,有效缓解了藏族群众跨省就医难题,凝结了雪域与华西的深厚情谊。


490克极早产儿“小四九”在华西二院出生

“这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新生儿科学科带头人母得志教授的话掷地有声。2021年11月,一位28岁的藏族孕妇因重度子痫前期从西藏紧急转入华西二院,诞下尚未满31周的双胞胎,小双体重仅490克。“他的腿还没有我的食指粗,身体不到巴掌大,”副护士长陈琼回忆说。经过90天精心救治,2022 年元宵,这个被医护团队亲切称为“小四九”的早产儿平安出院,创造了华西二院救治最小体重早产儿的纪录。

这一系列医疗实践让华西医务工作者深刻意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藏区群众跨省求医的奔波之苦,必须将优质医疗资源真正送上雪域高原。

2022年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签约仪式

2019年,华西二院主动承接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区妇儿医院”)支援任务;2021年,区妇儿医院挂牌“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西藏医院/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2022年,医院被纳入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华西二院充分发挥“帮扶+输出”的双重身份,实现办院理念、技术服务、管理经验在西藏的“带土移栽”。这一重大举措填补了我国省级妇幼保障网络的最后空白,更构建起全球海拔最高的妇幼诊疗与科研高地。

人才技术双驱动:在学科建设中创新帮扶模式

2024年8月华西二院院长刘瀚旻在西藏调研

3年来,华西二院积极推动医学医疗援藏工作,主要负责人11次带队深入西藏山南、日喀则、阿里等地区开展实地调研,为提升西藏妇幼健康服务水平谋篇布局,在医疗资源配置、技术水平提升、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精准施策,推动西藏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7月自治区最小胎龄早产儿在区妇儿医院出院

作为实现西藏妇女儿童“大病不出自治区”目标的核心医疗机构,区妇儿医院在华西二院“在线与在位结合、进藏与入川呼应、机制创新与政策相结合”协同模式的推动下,走出了一条“以人才强化专科建设、以专科带动医院发展”的特色道路。目前,医院已开设25个科室,成功打造了超声医学科、新生儿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其中,新生儿科全年救治危急重症患儿占比90%以上,成功救治了自治区最小胎龄25周6天和最低体重625克的极早产儿,累计开展新技术40余项,多项技术实现自治区“零”的突破。


2024年11月28日全球首例远程单臂单孔机器人妇科手术

2024年11月28日,区妇儿医院与华西二院联合完成全球首例远程单臂单孔机器人妇科手术。该手术由华西二院郑莹教授在蓉主刀,实现跨越2000公里、3000米海拔的精准操作,手术用时105分钟,网络延迟仅40毫秒。“这是打破地理阻隔的钥匙。”这场远程手术实践,开创了高原远程医疗新范式。

这一创新实践所展现的技术赋能与协作模式,正在有力推动当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全方位升级。目前,西藏规模最大的儿童康复中心已建成投用,“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与“新生儿救治中心”两大救治平台协同发力,区域危重症转诊会诊网络初步织就,“大病不出藏”这一惠民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


2025年1月华西二院举行西藏医院派驻人员轮转仪式

人才培育是医疗援藏的核心工程。自2021年以来,华西二院累计选派5批106名技术与管理骨干长期驻藏,组织200余人次短期专家开展巡回医疗,创新实施“师带徒”培养模式,34名导师与63名学员签订培养协议。还建成西藏自治区妇幼健康实践技能培训中心——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医学模拟中心西藏分中心,累计培养规培学员27名、进修人员160名,为西藏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师傅手把手教学,像酥油灯照亮成长路。” 区妇儿医院新生儿科索朗卓玛的感慨道出传承的力量。

科研创新与高原妇幼健康事业同频共振。华西二院与区妇儿医院携手深耕,充分发挥高原地区独特地理气候优势,围绕正常人群和特殊生理状态下的高原习俗与世居这一整体研究方向,在高原适应环境下胎儿-儿童全周期发育、高原环境下儿童血管适应和重构、高原适应下相关发育期脑损伤机制及高原地区妊娠适应性及病理生理改变等四个维度开展联合攻关,13项课题成功获批,20余项科技指南建议项目完成申报,累计获得800余万元经费支持。2024年,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基地、儿童发育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相继落户区妇儿医院,标志着西藏高原妇幼医学研究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生命守护惠民生:在社会公益中践行医者仁心

作为西藏首个采用“省级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三位一体”复合模式新建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区妇儿医院肩负着完善西藏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的历史使命。在华西二院的持续支持下,双方共同筑牢雪域高原妇幼的健康防线。

2022年8月,新冠疫情突袭高原,华西二院派驻团队带领区妇儿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克服医疗资源紧张等困难,累计收治患者3775名、接生新生儿97名,实现“全治愈、零死亡”,成为自治区收治量最大、拉萨市收治患者最多的定点医院。



华西二院儿童先心病筛查治疗团队与被治愈的西藏先心病患儿

华西二院儿童先心病筛查治疗团队自2005年起持续开展先心病公益救治行动,20年来行程35万公里,累计完成400余例藏族儿童先心病手术,以100%成功率在世界屋脊书写医学奇迹;筹募3000余万元,为1200余名患儿实施免费手术。2024年,团队专家四次进藏,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开展从基层筛查到复杂病例救治管理的全流程援藏工作,捐赠价值35万元的远程会诊设备,帮助区妇儿医院搭建平台,联合攻关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同年11月8日,华西二院华益民教授联合常驻区妇儿医院院长王涛教授团队,成功实施全区首例儿童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标志着西藏儿童心脏病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在华西二院持续开展技术帮扶、人才支援和管理输出的有力支持下,区妇儿医院被授予“西藏自治区0-18岁儿童先心病区内救治定点医疗机构”。

这份守护也延伸至孕产妇健康领域。华西二院坚持母婴健康一体化服务理念,助力区妇儿医院团队踏遍自治区各级妇幼机构开展实地调研,引导区妇儿医院围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两项重点目标,创新实施孕产妇五色管理新策略,拟定的管理方案已在全区试行。据统计,与2020年相比,全区孕产妇死亡率从48/10万降至38.63/10万,婴儿死亡率从7.6‰降至5.37‰,住院分娩率从96.6%提高到99.15%,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这些数据变化,见证着西藏妇幼健康事业在华西二院的助力下稳步前行。


华西二院在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援藏工作会议上作交流汇报

2024年10月,在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援藏工作会议上,华西二院作为国家卫健委44家委属(管)医院中唯一的发言代表,系统汇报了卫生援藏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效,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肯定。华西二院用医者仁心与实干担当,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育、学科建设、科研攻关等举措,诠释着“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承载着“守护雪域妇幼”的使命,显著提升西藏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长期以来,华西二院锚定“双区五中心六平台”发展目标,着力将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建设成为高原妇产与儿童急危疑难重症救治的“兜底堡垒”,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持续提升全区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努力让“大病不出藏”的承诺照进现实,积极擘画“西藏妇儿专科联盟”建设,推动区域医联体向纵深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如雪域清泉下沉基层,为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持续为雪域高原群众健康福祉贡献华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