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超重/肥胖不孕不育患者体质量管理--生殖内分泌科新进展学习汇报

2022-03-01 15:31:34生殖内分泌科

2022年2月25日,生殖内分泌科举行周间新进展学习汇报,本次由熊英主治医师带来:超重/肥胖不孕不育患者体质量管理的专题讲座。

熊英主治医师首先回顾了自1975年以来世界男性和女性肥胖的体重指数增长情况,根据文献报道:预计到2025年,全球男性肥胖患病率将达到18%,女性将超过21%;严重肥胖的男性将超过6%,女性超过9%。

接着从肥胖症的病因、危害、诊断分型、定义及特征,临床评估指标、临床干预及治疗以及肥胖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等几个方面系统而全面的讲解了肥胖/超重患者的临床支持治疗方案。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0%和16.40%。在影响肥胖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疾病和药物、菌群与免疫等几大因素共同起作用,其中遗传因素约占占40%~70%,肥胖相关基因多位于中枢食欲调控系统通路,中枢系统基因发生突变,常会导致儿童早发性、重度肥胖。

肥胖在女性自然受孕率,辅助生殖成功率,增加自然流产风险和孕期并发症风险等方面影响着女性的生育率,对男性而言,当BMI>40 kg/m2时,精子数量明显下降,精子形态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无精子症发生率升高至9.1%。

熊英医师指出,体重指数(BMI)作为评估肥胖症的简易指标被经常使用,但在评估肥胖症时,应综合应用其他指标如:腰臀比,体脂百分比(双能X线吸收法可较准确地评估脂肪、肌肉、骨骼的含量及分布,是目前公认的检测方法,生物电阻抗法,可在初筛时使用,目前市面较常见)。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是诊断腹型肥胖的金标准。

在肥胖症的干预和治疗上,熊英主治医师系统讲解了生活方式及心理干预(饮食和运动)、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减重代谢手术等综合减重方式。

在超重/肥胖不孕不育患者中,则介绍了肥胖患者的治疗以及PCOS肥胖不孕患者的治疗选择,不同人群减重处理后助孕时机选择等。

本次学术讲座通过参考大量文献,以及国内外专家指南共识,为临床上超重/肥胖的生育困难患者的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较好的解决办法。超重肥胖不孕不育患者应该从患者、医生、家庭成员、社交圈子、其他专业减重途径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干预和治疗,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厘清减重的误区,重塑自我认识,进行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