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你若信任,吾等当全力以赴
——记华西第二医院妇科一例盆腔巨大包块: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手术

2020-01-16 13:27:14妇科


盆腔巨大包块:卵巢恶性肿瘤IV期(盆腹腔广泛肺转移、肝转移)消化道多发穿孔 消化道出血 失血性重度贫血 弥漫性腹膜炎……这是年仅31岁的小雯(化名)1个月前因为腹胀辗转多院、多科就诊后得到的最终诊断。

在来到华西第二医院前,面对小雯,医生们都只能摇摇头,告诉她,你去姑息病房吧。

这样一个被告知已然丧失了生的希望的患者,仅仅31岁,她的未来本应充满了希望,她还不想放弃。面对唯一的孩子,小雯和爸爸妈妈辗转数个医院,找到王平教授。

当小雯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已极度虚弱,膨隆的腹部与她瘦削的四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小雯连配合护士老师抬手抽血都显得十分吃力;只能靠着静脉止血抑酶药物、肠外营养、最顶端的抗生素以及不断的输血勉强维持生命;这时的小雯,若再发生一次或两次消化道大出血,死神便随时都能轻而易举地夺走她的生命。

在小雯和父母绝望、无助和对生的极度渴望的眼神中,我院华西院区妇科组织了多次全科讨论,反复评估病情,反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放手一博——这是生的希望!

12月3日,在法务部张少毅主持下,伍长康、柳宇红律师见证下,妇科王平教授、麻醉科廖志敏医生、妇产科ICU许永会医生与患者家属进行了深入的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将不同情形下的手术方案、术中术后可能遇到的难关,能够克服的、无法克服的风险均详细交代于患者家属——手术成功希望渺茫;即使手术成功,在手术的打击下,患者仍有可能随时死于术后无法控制、无法预料的各种并发症;手术也仅仅为姑息性手术,无法彻底缩瘤——在医务人员反复强调成功几率微乎极微的情况下,患者家属仍然没有一丝犹豫地签下了这份“生死状”——这是生的希望,目前可以延长生存时间的唯一方法!


“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100%的努力”面对小雯和家属,王平教授说。

“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我们相信医生”面对医生,小雯的爸爸说。

手术当天凌晨,小雯在熟睡中再次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血压骤降,在经过妇科、麻醉科、icu的联合紧急抢救后,手术得以按期进行:手术难度及术中麻醉管理难度均极大,经王平教授医疗团队、华西医院胃肠外科医生7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后,手术宣告成功。



但对小雯的术后管理依旧困难重重,术后小雯再次经历了大出血、真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我们丝毫不敢懈怠,经过icu医生与妇科医生不懈的管理、华西医院多科室一次又一次的会诊、家属一次又一次没有一丝犹豫的签字后,小雯终于在术后第九天转出icu,一天天的康复起来。术后三周,小雯体温、血象恢复正常,自主进食能满足每日所需……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小雯的原发疾病远未得到控制,她还需要后续不断的治疗……经过妇科全科讨论,化疗科全科讨论后,术后第28天,小雯转到锦江院区接受后续化疗。转院前,小雯和爸爸妈妈将亲笔感谢信、锦旗送到王平教授手中:“我们相信奇迹,我们等着王教授给小雯做第二次手术”。

事实上,小雯父母和医务人员一样都不知道小雯还能走多久,结局如何,他们做好了拼一次、拼两次的准备,他们知道多活一天就是赚一天,没有人能够剥夺人生的权力。这样的病情是所有人不可预期的。


医生也是血肉之躯,在面对让最顶尖的医疗技术也束手无策的绝症时,在患者及家属以性命相托时,职业的责任和患者的寄托往往都会将医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但这样的相托给了医生放手一搏的勇气,更给了病人生的希望;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华西第二医院律师见证制度更让我们敬畏生命,给病人生的希望。

好在也总有患者在“治愈”我们,想起小雯在转院前单纯又灿烂的微笑,两位老人一次又一次没有一丝犹豫的签字。只要有一线生机,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定当全力以赴,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创造奇迹。

围绕此次手术,我院多学科在整个术前评估及沟通、围手术期准备、手术过程、术后管理、术后化疗过程中无缝衔接、紧密合作,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了高度个体化、高难度、高水平诊治。体现了我院以患者为本、多学科之间的紧密协作及各科室间的高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