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之“光”---华西第二医院小儿遗传代谢内分泌科开展四川省首例黏多糖贮积症IVA型患儿酶替代治疗
2021-07-09 14:36:19小儿遗传代谢内分泌科
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ⅣA,MPS ⅣA,OMIM 253000)也称为Morquio A综合征,属于罕见病,是一种常染色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症。由于参与糖胺聚糖代谢的N‑乙酰半乳糖胺‑6‑硫酸酯酶(N‑acetylgalactosamine‑6‑sulfate sulfatase,GALNS)缺陷所致,以骨骼畸形为主要特征,累及多系统。MPS ⅣA型患者出生时一般无异常,随着年龄增长,临床表现呈持续进展,逐渐发展至严重骨骼关节异常及一系列其他脏器损伤,导致身材矮小、骨骼畸形、呼吸系统疾病、脊髓压迫、心脏病变、视力及听力损伤、牙齿畸形等,可危及生命,诊治极具挑战性,需要多学科协同管理。既往该病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诊断后只能对症治疗,有限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致残致死率较高。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该病成为可治性疾病,依洛硫酸酯酶α是重组人GALNS,MPS IVA型的酶替代治疗药物,于2019年5月在中国正式上市,并于2021年3月纳入成都市罕见病用药保障政策范围,在此之前该药的年治疗费用超过百万,四川省内尚无MPS IVA型患者接受该药的酶替代治疗。
5岁的悠悠(化名)因“身高增长迟缓,伴多发骨骼畸形”,辗转就医多年,于今年3月至华西第二医院小儿遗传代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被高度怀疑为黏多糖贮积症,后在产前诊断中心张雪梅教授处进行酶学活性检测,最终在5月初确诊为MPS IVA型,基因检查也符合诊断。由于该病的酶替代治疗在我省属于首例,纵观全国用药经验也非常稀少,在小儿遗传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吴瑾教授的支持下,以俞丹教授、孙小妹副教授、黄倬博士和黄红玉护士长为主的医护团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组织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开展专项用药培训,熟练掌握药物配置流程和输注注意事项,为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悠悠入院后,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与评估(包括首次开展6分钟步行和3分钟爬楼试验),收集各项基线数据,制定缜密的用药计划。2021年7月8日9:00,依洛硫酸酯酶α通过专人由冷链配送到达病房,医护团队经过充分准备,于11:00正式开始酶输注治疗,在输注全程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经过近4个小时的输注,悠悠顺利完成第一次酶替代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过敏事件,全程生命体征平稳。悠悠是四川省首例接受酶替代治疗的MPS患者,本次治疗后将定期回院用药和多学科随访。
华西第二医院是我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员医院之一,是目前西部地区唯一开展溶酶体贮积症酶学活性检测的医疗机构,牵头开展全省及周边地区罕见病儿童的诊疗工作,诊治的罕见病种类和人数众多。小儿遗传代谢内分泌作为儿童罕见病最多的专业之一,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精进医术,致力于为罕见病患儿及家庭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罕见病虽罕见,但相信在医疗技术发展、国家政策扶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罕见病患儿可以看到希望之“光”,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科室医护人员展开用药培训
患儿行6分钟步行耐力试验
患儿第一次治疗顺利结束
俞丹教授等与家长交流患儿药物输注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