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血管科完成国内首例青少年心房颤动脉冲消融手术
2025-07-21 11:04:20小儿心血管科
2025年7月16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心血管科在华益民教授、周开宇教授的带领下,为一名15岁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儿成功实施了脉冲电场消融术。据现有报道,这是国内首例青少年房颤患者接受脉冲电场消融治疗的病例。
患儿为15岁男性,本次因“心悸胸闷”入院,心电图提示为 “心房颤动”,入院后患儿相关其他检查(甲状腺功能、生化、血常规、心脏超声、心脏核磁共振等)均无阳性发现。经专业组多次讨论,并与家长沟通同意后,计划以新技术脉冲电场消融为患者实施房颤消融治疗。在麻醉科默契配合下,手术由华益民教授、刘福强医生带领科室电生理团队顺利完成。手术总时长1小时50分,X射线总曝光时间小于5分钟。
患者术前发作时心电图
消融后肺静脉电位消失,患儿恢复窦性节律
房颤经常被称之为“老年病”,发病率随年龄逐年提升。有研究统计在青年群体(20-39岁)中房颤发病率为0.09%。未成年群体房颤发病率更低,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PTITX2、KCNQ1/KCNE2、KCNJ2、GJA1基因等的变异可能增加房颤的风险。此外代谢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等)及内环境紊乱(低钾血症等),生活及环境因素如长期熬夜、剧烈运动、过量摄入咖啡因、酒精,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可能与房颤发病相关。房颤常表现为自觉心脏乱跳、活动耐量明显下降,任其发展不但可能使现有治疗手段成功率降低,还可能增加心力衰竭及体循环栓塞(脑梗塞、肢体或内脏动脉栓塞等)等各种并发症发生风险而危及患者生命。
房颤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射频和冷冻消融,药物治疗尚无法根治房颤,传统的射频、冷冻消融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毗邻结构损伤风险相对较高。而脉冲电场消融作为近年的技术热点,具有组织损伤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围术期栓塞风险及远期肺静脉狭窄发生率低等优点,这对于提高儿童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的安全性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青少年房颤患者带来了相对更安全高效的治疗选择;同时也标志着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心血管科在心脏疾病治疗领域不断迈进、持续创新、勇攀高峰。未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心血管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推动前沿技术在儿童与青少年心律失常治疗中的规范化应用,助力更多年轻患者重获健康“心”节律,迈向更加有力、自信的人生节拍。
华西二院儿童心血管科长期致力于胎儿及儿童心律失常的手术、药物治疗及转化医学研究工作,在过去的十余年中,由华益民教授及周开宇教授率领的团队建立了全国范围内最大胎儿至儿童期快速/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疾病队列,能够独立开展各种复杂、危重心律失常患儿的一体化治疗,并作为牵头单位完成了国家层面临床规范的制定。本次手术在华西二院儿童心血管科的成功开展,不但为儿童心房颤动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也为未来儿童心律失常治疗领域开展脉冲消融提供了新证据,目前,华西二院儿童心血管科是国内首家可常规开展集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脉冲消融术及心律失常外科治疗等多种手段于一体的儿童心律失常治疗中心,未来可以为更多复杂、高危心律失常患儿制定优质全面的个体化诊治策略。华西二院儿童心血管科一直秉承华西精神,立足西部,为广大西部地区心律失常患儿提供从出生前到成年后的一体化临床综合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