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齐驱,共享科研魅力——医学检验科在医院第二届“微美之魅”显微摄影大赛中荣获佳绩
2022-03-19 01:23:09医学检验科
为激发医院科研创新活力,丰富科研文化内涵,我院开展第二届“微美之魅”科学研究显微摄影大赛。自显微摄影作品征集以来,全院师生热情参与,积极投稿。3月16日,本次摄影大赛于研究院二楼会议室举行颁奖仪式,医学检验科老师们在获奖名单中成绩亮眼,喜获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以及三个优秀奖。
为了让科室老师用科学方法与艺术思想展现科研微观世界之美,医学检验科党团支部精心组织大家为本次显微摄影大赛积极投稿,科室共征集8个显微摄影作品参赛,其中6个作品获奖:唐袁婷、竺婷婷、邺琳玲老师的作品《戏莲》和张益多老师的作品《雪落下的声音》荣获二等奖,凌佳继老师的作品《水墨丹青-“青霉菌”》荣获三等奖,叶蕾,王月芳,赖春奇,张霞老师的作品《“猫眼”定乾坤》、罗晶晶老师的作品《蛛丝马迹》以及欧洋华老师的作品《蛇妈妈与蛇宝宝》获得优秀奖。
本次显微摄影大赛激发了大家用镜头记录科研工作中艺术之美的热情。医学检验科的老师们将继续在今后的工作中永葆科研创造活力,展示科研中的趣与美,分享科研中的思与想,弘扬科研人员全力投入科技攻关的价值观。
本次科学研究显微摄影大赛获奖名单(红色框内为医学检验科的获奖作品)
作品名称:《戏莲》
作者:唐袁婷、竺婷婷、邺琳玲
作品介绍:该作品为中性红染色的阴道分泌物显微组图,形态各异的上皮细胞多姿多彩,有的似晨练的长者,有的如碧绿的莲叶,有的像嬉戏的鱼虾;酵母样菌假菌丝及芽生孢子像极了含苞待放的莲花。不禁让人想起,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人流如织的华西映月塘以及不曾停息的摄影爱好者们。但镜下如此“美丽“的景象却给患者带来了不尽的困扰与不适,流淌在血液里的华西情怀时刻提醒着我们保持华西人的“大医”初心,慧眼识”菌“,解除病患的痛苦。如此,《戏莲》应运而生!
作品名称:《雪落下的声音》
作者:张益多
作品介绍:郁郁葱葱的银叶菊印入满眼,它重叠着,跳跃着,像雪花一般轻盈,一般纯洁,一尘不染的飘飘而落。该作品来源于一个胎膜早破的妇女,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羊水结晶像银叶菊,也像雪花,它的出现预示着孕妇胎膜早破,新生儿即将来到这个世界。十月怀胎的妈妈对宝宝的到来忐忑而又满怀期待,就像期待春日里的繁花,期待冬日里的落雪,都是生的期望,爱的表达。(羊齿状结晶-高倍镜)
作品名称:《水墨丹青-“青霉菌”》
作者:凌佳继
作品介绍:该作品来源于微生物室一名肺炎患者的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经结合临床表现、相关实验检查及重复送样结果确认为致病菌。青霉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真菌,它们大批生长时多呈现蓝绿色,乳酸酚棉兰染色后高倍镜下观察其形状如一把把大扫帚,孢子呈椭圆形或者圆柱形,其耐热性极强,菌体繁殖温度较低,常寄居于霉变物体表面且种类繁多,如近年来报道较多的马尔尼菲青霉菌作为一种罕见的致病菌,是青霉菌中惟一的呈温度双相型的致病菌。
作品名称:《“猫眼”定乾坤》
作者/研究团队:叶蕾,王月芳,赖春奇,张霞
作品介绍:该作品来源于一个儿童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涂片,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细胞浆内有粗大异常颗粒(溶酶体),呈灰蓝色、不规则、块状,形似“猫眼”。如是典型形态可帮助我们诊断契-东综合征。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发生于近亲婚配的后代,患者因中性粒细胞的溶酶体膜有缺陷,不能释放溶酶体酶,导致杀菌功能障碍,以致患者常有反复、顽固、不易治愈的细菌性感染。
作品名称:《蛛丝马迹》
作者:罗晶晶
作品介绍:该作品来源于一个发热的儿童报阳的血培养瓶,在显微镜下看到像蜘蛛一样的细菌,“张牙舞爪”的包裹着血细胞。这些可怕的细菌引起了女孩发热、菌血症。但它们却逃不过检验科老师们的法眼:组成蜘蛛丝一样爪子的是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初步锁定链球菌,最后经质谱鉴定为停乳链球菌。检验科老师们通过蛛丝马迹,查明了女孩发热的原因,他们永远是临床医生们的眼睛。
作品名称:《蛇妈妈和蛇宝宝》
作者:欧洋华
作品介绍:该作品来源于微生物室一名肺结核患儿的痰液分枝杆菌培养标本,培养鉴定确认为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类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细长或略带弯曲的杆菌,专性需氧,抗酸染色阳性,无鞭毛有菌毛,显微镜下常堆积成团、成束,排列无序,也有呈链状、索状者。此视野中的抗酸杆菌聚集在一起很像一条条蛇,细的像蛇宝宝,粗的像蛇妈妈,只见有一条蛇宝宝爬向蛇妈妈,似乎在向蛇妈妈撒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