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推荐的2篇论文均被评为“2020年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TOP100论文)”
2020-07-30 10:14:09编辑部
为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吸引优秀科研成果在国内期刊首发,响应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活动,中华医学会面向全国医药卫生领域期刊(不局限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开展“2020年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活动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承办。
在本次评选活动中,《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推荐的2篇论文,经专家评选,均被评为“2020年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TOP100论文)”。
肖志坚教授是我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对提高我国MDS的诊治水平,做出卓有成效贡献。肖志坚教授在国际上首次证实NPM1基因突变与MDS发生有关,发现可预测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高危发生人群基因型,并在国内率先进行MDS的WHO分型研究。随着去甲基化药物及基因突变靶向药物临床应用,使MDS的分型、诊断标准不断更新。肖志坚教授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的方法学:现况与问题》[发表于《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9,42(2):93-97]中,针对目前MDS诊断方法学的缺陷,提出该领域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为:①采用人工智能,建立MDS患者骨髓及外周血细胞的细胞形态学分析方法,使临床对MDS诊断的关键指标判断标准,更加客观、统一;②进一步规范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和基因突变研究方法;③对于基因组学临床应用的持续拓展,可开发基于基因组学的MDS诊断、分型体系。
CD36基因是输血医学与临床血液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血小板CD36缺失与免疫性血小板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研究CD36缺失的材料因其来自于罕见的献血者或相关患者,而十分珍贵。吴国光教授(第一作者:黎海燕)的《血小板CD36缺失个体永生化淋巴母细胞株的建立及验证》[发表于《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9,42(4):305-312]的研究项目,受国际输血协会(ISBT)和国际血小板免疫血液学工作小组委托,是南宁输血医学研究所和吴国光教授牵头组织的第14届ISBT血小板免疫学研讨会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本研究报道的血小板CD36缺失个体永生化淋巴母细胞株的建立方法简单、实用,构建的细胞株稳定性好、质量佳,可为CD36基因相关的血小板免疫学等方面研究,提供永久性实验材料。
科技期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技成果的最核心载体。编辑部将以《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推荐论文荣获“2020年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TOP100论文)”为契机,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全面把握期刊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提升办刊质量,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发展道路而不懈努力!
本刊2篇入选论文的官方网站截图
本刊2篇入选论文的首页截图
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的方法学:现况与问题》20200730101950702.pdf
《血小板CD36缺失个体永生化淋巴母细胞株的建立及验证》20200730102045262.pdf